關於學會About

沉香是一種國際性高經濟價值的植物,在分類學上是屬於瑞香科 (Thymelaeaceae)。該科的植物中以沉香屬 (Aquilaria) 因為產值高最有經濟價值。沉香植物主要分布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,生產地則以印度與東南亞各國最為著名。沉香的用途為名貴的香料、精油、中藥、宗教香燭祭物、雕刻藝術品等的主要原料,近年來已經開發飲品、香水、美容保養與化妝品等生技產品。台灣是國際沉香市場主要的消費地區之一,每年從東南亞各國,例如越南、印尼、柬埔寨、泰國等進口數千公噸。依據台灣海關資料(1993-1998),上等沉香價格不菲,每公斤數千美元,每年國內市場需要量相當可觀。

沉香屬植物約有二十餘種,其中有些品種,例如麻六甲沉香 (Aquilaria malaccensis ,或稱印度沉香A. agallocha) 因為過度開採在自然界已瀕危但是有大量人工栽培。瑞香科植物中會產生沉香的有3個重要的屬,沉香屬(Aquilaria)、吉里諾普斯屬(Gyrinops)和拱擬斯台樂屬(Gonystylus)都在1995-2005年間被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约 (簡稱華盛頓公約,The Conven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, CITES),列為附錄II之珍貴稀有保育植物。近年,印度、東南亞各國與中國大陸等地,為了供應國際市場對沉香日益增長的需求,積極擴大種植沉香植物,例如越南大量種植蜜香(厚皮)沉香 (A. crassna),中國大陸種植白木香 (A. sinensis) 等。

依據本會專家的田野考證,大約在1960年代以前大量的從越南等地引進沉香樹苗來種植,輾轉交由彰化縣政府處理。沉香在台灣落地多年,據本會2012年所做調查資料,當時保守估算應有二百萬株以上規模,台灣各地都有種植沉香的蹤跡,栽培面積日益擴大,沉香植物己然成為一種台灣的「新作物」。另全台各地不僅有沉香園,當地的沉香加工藝品、沉香祭祀用品與香藝文化產業蓬勃發展。目前,台灣已有沉香產業基礎,若能順勢加強推廣必能使沉香繼本國原有的「蘭花」、「生技」等產業之後,創造另一個沉香文化產業,在國際市場發揚光大。

「台灣沉香學會」於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八月四日經內政部准予籌組成立,並召開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,籌備委員共七人為明道大學汪大永校長、大葉大學何偉真校長、陳昇明博士、鍾仁彬博士、黃清江博士、楊士慶博士、劉紋君博士,並推選籌備主任委員為汪大永博士。會址設於彰化縣明道大學。學會成立宗旨為從事沉香學術研究與推動沉香產學合作。本會自成立以來,以明道大學為據點深耕沉香產學研究與推廣工作頗有成效。到目前已經過四屆理監事會改選,在籍會員達四百名以上。本會舉辧多次沉香產學活動,對於台灣未來沉香產業發展頗有助益。活動內容包括舉辦以下各種活動:(1)每年舉辦沉香學術研討會。(2)沉香田間栽培及造香技術觀摩會。(3)沉香產業專業技術研討會。(4)沉香產品展覽會等。另為擴大國際視野,定期舉辦全國性與國際性之沉香產學活動,活絡本地沉香產業成為一個新的文化產業,提高沉香經濟效益嘉惠國民為目標。

台灣沉香學會為了促進台灣成為「國際沉香學術研究與產學合作中心」,於2013年9月27至29日在明道大學舉辦 「2013國際沉香學術會議」(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garwood, ICA2013)。會議期間吸引包括斯里蘭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泰國、印度、新加坡、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全球共八個國家、近兩百位的產、官、學界沉香專家出席會議,討論沉香學術與產業技術發展現況以及未來的發展。